7月24日,证监会召开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暨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,部署下一阶段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时提出,“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,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,持续推进债券、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”。这一表态,再次释放出创业板改革持续深化的明确信号,也让市场对创业板接下来的发展充满期待。
事实上,深化创业板改革早被纳入全年规划,并始终稳步推进。在2025年1月13日召开的证监会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上,便已明确“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安排,深化科创板、创业板、北交所改革,增强制度的包容性、适应性”;此后,5月7日,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及,“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、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,择机会发布,在市场层次、审核机制、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、适应性,同时尽快推动典型案例落地”;随后,在5月1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(以下简称“深交所”)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开幕式上,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强调,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、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,为企业创新成长提供更加适配、更加包容的制度支撑。监管层的多次表态,让市场看到了创业板改革的坚定决心和清晰路径。
对于监管层酝酿的这一系列改革,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,其不仅回应了资本市场如何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诉求,更前瞻性地布局了资本市场的改革路径。这是对“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”的切实落实,能在强化市场信心的同时,拓展资本市场自身功能,助力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。
6月18日,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表示,证监会将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,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。随后,6月27日,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,也成为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,为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拉开了序幕。6月30日,深交所发布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8号——轻资产、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》,该指引在总结前期发布相关认定标准和落地案例的基础上,根据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、创新性特点明确了创业板“轻资产、高研发投入”的认定标准,进一步为创业板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支撑。
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,创业板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等措施,有利于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,让科技创新企业可以登陆资本市场获得宝贵资本,从而有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,深化创业板改革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。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,创业板能够更好地适应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规律,尤其是在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和优化再融资机制方面,将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创业板作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,一直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历经近十六年发展,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,培育了一批聚焦主业、坚守创新、业绩优良的优质科技企业,板块“优创新、高成长”属性越发鲜明。而这背后离不开创业板持续进行一系列贴近创新型、成长型企业发展特征的制度尝试和创新,为打造具有独特产业结构气质的创新成长平台夯实了制度基础。
可以预见,随着创业板改革一揽子举措的逐步落地实盘配资app,其服务科技创新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。而市场也将在这种良性互动中,不断焕发新的活力,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大家都在期盼着,改革能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让创新与资本的结合更加紧密、高效。
维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